在G207国道涟源市龙塘镇珠梅路段旁,有一片宽广的田凼—“珠梅田凼”。每当走过这里,总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生产或丰收景象。这里,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种田能手,人称“农民波波”,他就是现年41岁、大专文化、中共党员的涟源市万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波。
吃苦耐劳,做勤干的耕耘者。刘波曾是北京卫戍区警卫一师的一名军人,1996年入伍,2001年退役,服役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。5年的军旅生涯,练就了他忠诚担当的品质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。2008年,他积极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号召,和父亲决定流转土地开展农业种植,这一干,就是11年。十余年来,他起早贪黑,与水稻为伴,以粮仓为家,硬是把日渐荒废的水稻种植产业做得风生水起。这期间,他和父亲投资80余万元,于2012年发起成立涟源市万和种植专业合作社,目前,合作社总资产已达684.33万元,其中固定资产440余万元,2018年加工销售稻谷2200余吨,销售香米270余吨,实现销售收入545.26万元,盈余8032万元。合作社的拳头产品“珠梅香米”,质优色香口感佳,产品远销北京、上海、重庆、广州等国内大中城市。一身黝黑的“农民波波”常说:
“劳动最光荣!农忙时节,我不是在种田,就是在种田的路上;农闲时节,我不是在送米,就是在送米的路上。”
善学思进,做能干的新农民。刘波立志做一个全能型的新型农民。近年来,他先后参加了湖南农广校水稻生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、湖南省农广校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、湖南省“三区”科技人才支持计划稻作提质增效生产培训等一批培训。他还是2018年湖南省“千人境外学习班”赴日韩的首批学员。他把流转的水田分为无公害优质水稻基地、农业技术示范推广中心两大功能区,以合作社为主体,采取“合作社+农户”的运营模式,发展高效的优质稻产业。现已完成优质早稻湘早籼45号和早稻超级稻中嘉早17号、晶两优华占、湘晚籼13号、湘晚籼12号、玉针香和农香18等“湘米”系列品种的种植和推广,在统一配种、统一浸种催芽、集中育秧等方面,编制了作业规程。同时,购置了大型收割机3台、高速插秧机3台、轮式耕整机2台、履带式旋耕机3台、无人植保机2台、担架式喷雾机6台、背负式电动喷雾机若干,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。2018年7月,正式和湖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邹应斌教授团队达成作协议,在基地进行水稻新品种的试点和推广应用。目前,合作社拥有已授权的发明专利1项,实用新型专利6项。2017年,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、娄底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,并成功申报为湖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。
愿帮肯带,做领干的带头人。刘波专一行爱一行,尽管农业产业投资大、成本高、效益低,但只要看到社员、乡亲们一双双期盼的眼睛,他就下定决心,再怎么困难,也要坚持走下去。合作社成立6年多来,共流转水田1078亩,带动退役军人12人,关联建档立卡贫困户132户,帮入社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收入20余万元。2019年,刘波被娄底市委、市政府评为“娄底市最美退役军人创业标兵”。在帮助社员的同时,他积极回报社会,经常参加该市爱心志愿者协会组织的“凉风”“暖冬”行动。2015年,被涟源市委评为“十佳志愿者青年”。
付出总有收获。刘波坚持不懈的努力,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又是秋收时节,走在“珠梅田凼”的田间道路,刘波说: 我一定要做好新时代的“农民波波”,为乡村振兴做出退役军人应有的贡献。